索引号: | A25010-6966-9185-9683-1424-8850 | 主题分类: | |
发布机构: | 东湖区人民政府 | 生成日期: | 2013-12-13 11:14 |
文件编号: | 有效性: | 有效 |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2013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卫生局的精心指导下,区卫生局认真贯彻上级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会议和全市卫生工作会精神,扎实工作,按时保质完成了各项年度工作目标任务。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2013年工作总结
(一)民生工程任务全面完成
1. 基本药物制度全面落实。全区9所公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药物配备率、实施覆盖率100%,药物目录(包括增补目录药物)已超过410种。全年统一配送药物121万元,实行零差率销售。
2. 重大疾病保障工作常态化。白内障患者救治69例,白血病患者救治7例,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救治58例;尿毒症困难患者救治58例。贫困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救治112例。
3.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不断强化。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30元,按照48.04万居民基数,全区规范化基本健康电子档案建档率84.8%;向全区60岁以上老年人、O-3岁儿童、孕产妇、妇女等人群,提供免费“一卡通”服务22.75万人次,金额314.32万元。
4. 扩大慢病综合防治工作成果。投资170万元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居民健康小屋,分布在全区10个街道(管理处)。居民群众可以免费、自助进行血压、血糖等健康检测,给社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带来了实惠。开展“推广食物营养标签”及示范餐厅、示范食堂创建。维持慢病自我管理小组新增9个,总数达到19个。
5. 将社区卫生服务和居家养老服务、家庭医生责任制有机结合,开创社区服务新模式。在推行家庭责任医师制的基础上,社区家庭医师团队分片包干,免费上门为独居老人提供以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家庭康复、保健等为主要内容的签约式家庭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机构采取印制便民联系卡、公开24小时联系电话等多种形式开展上门服务,新增签约居民1650户。针对居民需求提供家庭病床和临终关怀服务。
(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1.公共卫生抓奖惩。加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对不合格的彭家桥街道李家庄等5所社区卫生服务站扣减了20%补助经费。加强内部财审,聘请第三方“江西省社区卫生服务指导中心”核查全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真实性,追缴违规资金41.65万元。
2. 重大疾病防制工作抓措施。严把传染病疫情报告及应急处理,网络直报无迟报漏报错报,疫情及时处理率100%。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全年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重大疫情。
3.开展免费儿童窝沟封闭项目和局部涂氟工作。免费口腔检查和氟化泡沫预防龋齿服务儿童7019名,小学生免费窝沟封闭1839名。全区6-12岁儿童口腔健康教育覆盖率100%,口腔卫生知识知晓率达90%以上。
(三)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监管不断加强
1.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和服务监管。规范医疗机构执业行为,严把医疗质量,组织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和学校周边无证行医诊所集中整治5次,取缔了汤家村和长巷村新发现的无证行医黑诊所2个,收缴违法药品28箱,熊洪株无证行医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处置。
2. 强化食品安全协调职责。食品安全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考核,逐级分解落实任务目标,全年全区未发生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组织各食品监管部门开展食品各环节监管,开展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地沟油”、“瘦肉精”、“ 小餐饮店专项整治工作” 等专项整治行动,监督检查食品经营户5205户,出动执法人员6702人次,监督抽检食品数643/354批次/合格批次,查处食品违法案件64件,行政罚款数及没收违法所得47.5万元,开展宣传活动17次。
3. 加强公共卫生监督执法。开展“卫生监督队伍建设年”活动,规范卫生执法监督行为。组织开展学校卫生专项执法检查、禽流感防控工作专项督导检查、游泳场馆专项执法检查等专项卫生执法检查13次,推进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公共卫生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四)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组织开展了全区“清洁洪城、崇尚健康、喜迎新春”爱国卫生运动,协办了主题为“美丽中国,健康生活——摒弃乱吐乱扔陋习”全国第25个爱国卫生月活动省市启动仪式,开展“天天洗手,健康永久”为主题的全球洗手日活动,居民卫生意识得到增强,城乡环境卫生进一步改善。开展“五小行业”单位排查整治,卫生监督工作实行区域划片包干,确保了卫生行业单位达标。健康教育讲师团在全区巡回开展慢性病防治知识宣传,倡导工间操健身,群众健身活动广泛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结合卫生饮用水宣传周、碘缺乏病防治宣传日、世界无烟日等开展卫生知识宣传活动9场次,受教育群众5000余人次。扎实落实医疗机构禁烟措施,实现医疗机构禁烟目标,推进了控烟进程。
(五)突出严谨实效,卫生行风建设成效明显
深入开展“三好一满意”、“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和“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等活动,百花洲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省卫生厅评为“群众满意的医疗卫生机构”。
二、2014年工作思路
1. 建成全省首个社区药物维持治疗门诊延伸点。省有关部门决定在我省社区药物维持治疗门诊设置延伸服药点。目前,我区建设延伸点的意向已经获得省工作组例会同意,待向省工作组报批后执行。
2. 迎接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复评审,争创下一届国家示范区。重点完成慢性危险因素监测、脑血管流行病学调查、社区诊断报告、示范单位创建与验收、大型主题宣传活动等工作,确保达到国家示范区新标准,争创下一届示范区。
3. 打造第二个“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中心”。力争在2014年5月底和6月初分别通过市卫生局和省卫生厅专家组评审,9月通过国家评审。
4. 争取市爱卫会在我区打造全市首个健康社区。
5. 打造区域卫生信息化管理平台。加快省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建设,打造集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运营管理、信息应用共享四大功能为一体的区域卫生信息化管理平台,提高全区卫生服务与管理水平。
6. 探索试行楼栋医生制。在居民楼栋张贴全科医师团队(片医)的联系方式、服务内容,方便居民群众就诊、用药咨询,全科医师每周安排一天时间到自己的片区、楼栋巡诊、访视、约诊,真正做到贴近居民,服务百姓。先期在百花洲街道试行,视效果逐步推开。
7. 建设“东健在线”网站。通过网络对青少年学生和大众人群开展艾滋病、结核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广大青少年及大众人群的防病知识知晓率。
8. 实施慢性病“网络化管理”。在百花洲街道探索实行以全科医师团队签约服务为载体,组织全科服务团队对居民进行全面筛查,做到“社区不漏栋、栋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重点对象”,确保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患者进入网格,规范管理,力争高血压、糖尿病规范管理率40%以上,控制率60%以上,在2015年底前达到我省“十二五”慢病规划目标。
9. 开展老年人、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百花洲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依托健康小屋为载体,结合老年人健康体检及日常诊疗,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中医体质辨识服务,并根据不同体质从情志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健、穴位保健等方面进行相应的中医药保健指导。在儿童不同月龄段对家长进行中医药健康指导。2014年,老年人、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目标人群覆盖率达到30%。
10. 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优化现有15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在2014年上半年削减私营社区卫生服务站2—3所。推进公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公园街道上营坊社区卫生服务站业务用房“国有化、固定化”建设,推进社区卫生信息化管理。以全科医师、社区护士岗位培训为重点,加大专业人员培训力度,提高社区医技人员服务水平。
11.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强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和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加快实施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办公大楼改扩建项目、卫生监督综合业务楼建设项目。
12. 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开展“中医药服务百姓健康推进行动”,继续争创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中药房建设,推进中医药服务“网底”建设,推动中医药文化品牌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