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婷委员:
您好!特别感谢您对我县高质量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提出的关于以长沙县为师,谋我县高质量发展之道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长沙县从2012年挺进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综合发展十五强,到2021年位居全国第五,对标高质量,奋力“闯创干”,全县经济社会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之路。我县与长沙县在很多方面相似程度较高,学习其发展经验,对于推动我县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坚决破除思维定势,充分激发创新活力
长沙县始终坚信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自主创新战略导向,以创新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步伐。长沙县实体产业以制造业为核心,以创新为改革发展的动力之源,使其“制造之城”嬗变为“智慧之城”,从国内迈向国际。深入践行先导式创新,形成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两大千亿产业集群,产业发展规模和发展质量不断提升。
但与长沙县相比,南昌县创新活力不足。一是科技创新方面仍需加强。例如,南昌县在财政科技投入强度、创新成果产出效率等方面较为不足。二是金融创新意识较弱,各种类金融较缺乏。目前南昌县是全省金融机构聚集度最高的县域,与长沙县相比,在金融机构数量上有一定的优势,但在融资方面较为保守,忽视分类指导和产品创新。例如,在金融信贷产品方面,南昌县较长沙县相比创新意识不够,仅有“财园信贷通”这一个普惠性的金融信贷产品。
二、全面抬高发展坐标,聚力拓展一、二、三产业发展空间
高位要想再进位,需要不断抬高坐标,不断提升竞争力。近年来,长沙县积极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在长江经济带、泛珠三角区、长株潭一体化等重大战略中找准坐标、全域谋划、释放优势。长沙县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不断抢占“制高点”,在高质量发展“高地”上立起更多“高峰”,在实施“强省会”战略中彰显担当,贡献力量。
南昌县以汽车及零部件、食品和医药为主导产业,与长沙县的工业产业相似,均属于传统产业。但南昌县的主导产业结构较为分散,新兴产业发展不足,部分行业在产业集聚方面还有所欠缺,强链补链延链工作不够深入。因此既要传统产业与新兴技术两条腿走路,要有明确的发展规划和重点,与其他城市合作共赢;又要充分挖掘产业发展潜力,挖掘细分行业上的企业数量,完善产业链和供应链,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产业集群形成规模效应,带动周边发展,丰富产业集群品牌。打破上游配套产品供应限制,强化、补足、延伸产业链。
三、深度发力促进“政产学研金”融合
银行金融机构对中微企业的金融支持是中微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保障,尤其是县域级的企业更加依赖县级金融机构来获取贷款资金。长沙县为热门旅游城市,在长江经济带、泛珠三角区、长株潭一体化等重大战略中找准坐标、全域谋划、释放优势。
而南昌县在接受新技术和先进金融知识的机会要少许多,新型金融产品出台少,面对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县级银行也难以在现有的环境中创新突破,无法给出全新且有效的解决方案。部分银行金融信贷服务滞后弱化,中小微企业与银行金融系统之间出现融资错配问题,部分专项贷款发放难以落地。
加强与汽车、食品医药、建筑等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形成更多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的产业链条。充分利用陆港物流平台的资源优势,在港区内发展汽车整车集装箱运输、食品医药冷链物流等特色产业,并与相关企业形成紧密合作关系;鼓励陆港物流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供应链金融等新型业务模式,并为其提供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促进陆港物流企业与科研院所或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在智能化、低碳化、信息化等方面进行技术创新。
四、集中打造多层次多种类开放平台
我县虽然有七大科创平台,但科研创新具有垄断性,导致企业与科创平台的技术合作不深入,创新得不到较大的提升。南昌县的科创平台在全国范围内属于垄断竞争性市场,不仅需要科创平台为南昌县地方企业提供研发技术的支持,还需要利用广告和宣传优势推出具有差异化的产品。这样才能提高南昌县的影响力和经济的可持续性。
加强与国内外优秀的科技研究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共同开展前沿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升研究院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研究院也应密切关注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加大对产品研发和创新的投入,推出更多具有特色、优势、价值的产品,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场景的客户需求。关注政策动态和市场变化,密切监测市场环境或竞争格局等因素对于行业发展带来的影响或挑战,及时调整战略布局和运营模式。
五、靶向发力引人才点燃昌南新“引擎”
因为县级层面的创新创业环境等原因,我省对食品、医疗和汽车行业的领军人才还没有足够的吸引力。高端科技人才缺乏、数字化人才少、技术工人不足、数字化转型难等都是不同程度的问题。我省现有院校只有一所211大学,像煌上煌集团这样资金充裕的上市企业需要从上海高校引进数字型人才,更不用说中小微企业在资金受限的情况下想引进高技术人才更是难上加难。人才是第一资源。
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强化人才支撑,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和激励机制,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势在必行。要深入挖掘、整合各类人才资源,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加大政策支持,稳定人才队伍,为科技创新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进一步制定完善各类能真正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政策举措。突出“高精尖缺”引人才,瞄准“关键领域”育人才,同时要高度重视创新型教育,加强本乡本土的创新型、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
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从增加引进高层次人才渠道、简化人才引进手续、确保人才薪酬待遇水平、完善科研人员利益共享机制、保障经费投入、引进人才团队、稳定人才队伍等多方面加大政策支持,抓紧抓好各项人才政策的落地落实。积极引进外地优秀人才或留学归国人员,在政策上给予优惠待遇;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根据工作表现给予相应的奖励或晋升机会;建立健全人才评价体系,并定期开展考核评估。推进制度机制创新,培养壮大创新人才队伍。
六、持续加力改革赋能优化营商环境
长沙县坚持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从提效能、优服务、强监管等全面发力,从2019年的“简政放权”、2020年的“指标突破”、2021年的“流程再造”,再到如今以“激发活力”为主题的营商环境4.0版实施方案发布,实现营商环境制度改革迭代升级。
“营商环境有温度,项目建设才有速度。”2022年我县营商环境工作取得全省第一的优异成绩,但政府部门对小微企业的政策帮扶和宣传落实不到位,招商信息不透明、激励政策不灵活,优势不突出等问题仍然存在。全县各部门应共同发力,全速打造审批更快、成本更低、服务更优、效率更高的营商环境。大力开展“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行动,推出一系列培育市场主体政策。提质改造县政务服务中心,全面推行企业开办优惠活动。深化改革开放,以“制度赋能、政策授权、服务国际化”为改革创新重点,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以长沙县为师,谋我县高质量发展之道,强化“拼”的作风,树牢“敢”的导向,激扬“干”的劲头。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南昌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3年6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