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南昌经开区地摊经济主要分布在紫荆夜市、乐盈广场夜市、凯丰夜市等区域,主要特点有:经营主以低收入、就业难群体为主,就业门槛低;综合性强,涵盖餐饮、文化、休闲、购物、健身等方面;商品品种丰富,利润区间大,满足了居民多样化的消费需求。自疫情放开以来,“地摊经济”的全面复苏促进了消费和收入增长,为我区经济增长提供了助力。
二、遇到的障碍
(一)管理监督难。流动商贩大都是小本经营,无固定场所,无固定时间,难以实现集中统一有效的管理,部分流动摊贩无照经营,不规范经营。
(二)食安隐患多。由于食品摊贩“场所小、出餐快、不固定”等特点,导致食品加工经营过程中容易产生餐饮具清洗消毒不彻底、不达标,操作间卫生不整洁、食品原料及半成品生熟混放、索取和保留原料进货票据等制度落实不到位等食品安全隐患。
(三)消费维权难。地摊商品鱼龙混杂,其中不乏假冒伪劣、质量不合格等商品,一定程度上会扰乱商品市场正常的运行秩序;同时地摊商贩流动性强,很多危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如食品安全、短斤少两等问题不能及时进行有效的处理。
三、工作举措
(一)维护权益,畅通渠道。通过12315热线、现场受理处理消费投诉举报等渠道,及时解决地摊区域内食品质量、价格、计量等消费纠纷,切实维护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稳定。2023年以来截至目前,共受理并解决地摊区域内食品安全、违规收费、缺斤少两等投诉举报60余起。
(二)强化监管,督促整改。通过工作日及节假期间开展地摊夜市专项检查,重点对夜市食品摊贩备案情况、从业人员健康证持有情况、食品原料是否从正规渠道进货、小吃摊点的环境卫生是否符合规范等方面进行细致的检查。对于检查过程中发现的未建立进货台账、健康证过期等问题,当场要求问题商户立即整改。
(三)加强宣传,积极引导。加大对地摊经济进行规范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告诫部分流动摊贩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合法、有序、诚信经营;通过开展食安城宣传活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活动、“世界计量日”活动等,为群众解答日常消费中遇到的问题,引导经营者主动承担消费者权益保护主体责任,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消费者满意度持续提升。
来稿:经开区局
信息员:杨涵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