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城乡建设>城市更新

南昌市海绵城市示范项目简介

发布时间:2024-06-05 10:42:13来源:市住建局浏览量:字体:

一、鱼尾洲公园

鱼尾洲公园为新建项目,占地面积约55.6万㎡。建设前为荒芜鱼塘和粉煤灰堆弃场地。公园建设融入“渗、滞、蓄、净、用、排”的海绵理念,打造集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于一体的海绵公园。通过湿地公园建设扩大水体调蓄空间,扩建后最大蓄水量可达82万m³,提升片区的蓄涝能力;构建生态修复及水质净化系统,建设水上森林和鸟类栖息地,接纳雨水的同时对雨水进行净化,日净化水量可达4万m³;建设取水设施,处理后雨水用于周边道路冲洗和绿化浇洒。在提升城区蓄涝能力、修复城市生态环境、提高赣江水质、加强雨水资源化利用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在国际上获得景观设计与环境领导力两项大奖。

图片

图片

图片

二、高新图书馆

高新图书馆为改造项目,占地9518㎡,改造前场地内人行铺装破损、雨天局部积水、环境品质差。改造以问题为导向,运用海绵城市理念和技术,利用现有地势及建筑坡向,规划雨水径流路径,建设植草沟、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旱溪和透水铺装。合理利用场地标高,采用过水通道将邻近道路的路面雨水引入雨水花园,削减面源污染,在竖向控制方面对南昌市海绵项目起到示范作用。

图片

图片

图片

三、人才公寓

人才公寓为改造项目,改造前小区内雨水未收集利用;径流污染未解决;路面存在积水。本次改造充分尊重原有地形地貌与排水管网条件,设置下沉式绿地、植草沟、透水铺装,对现有旱溪进行改造,蓄滞小区内雨水,削减雨水径流污染,解决小区积水问题。兼顾雨水控制与景观效果,利用小区绿地与原有旱溪,打造高品质绿色宜居的海绵示范小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四、艾溪湖西路

艾溪湖西路改造前人行道路面破损严重,平整度较差,雨天易积水,道路两侧绿地高于道路。项目建设充分融入海绵建设理念,在道路红线内建设透水铺装人行道、景观生态树池;并因地制宜结合红线外绿地设置植草沟,通过过水通道将路面雨水引入植草沟,削减面源污染。加强市政道路与地块绿地的海绵联动,对南昌市道路与绿地联合减排起到示范作用。

图片

图片

五、青山湖区民营大道

民营大道高架是南昌市首个新建类高架下海绵设施建设项目,雨水由高架雨落管断接经沉砂池、配水槽流入下方绿化带内雨水花园进行污染削减。为后续高架道路海绵建设起到示范、借鉴作用,对南昌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图片

图片

六、赣江市民公园四期景观绿化工程

赣江市民公园四期为改造项目,占地面积约150万㎡,位于红谷滩区九龙湖片区,长度约8.85km。项目充分融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方式,实现对雨水的有效管理和利用。项目新建植草沟、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旱溪。削减雨水径流污染,改善区域水环境,提升场地环境质量。并于公园内设海绵城市馆及海绵设施标识牌,结合现场海绵设施进行科普教育。在保障原有防洪功能的前提下,集海绵展示、科普教育、休闲娱乐、景观风貌功能于一体,打造高品质综合性滨水公园,在南昌市海绵城市科普教育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七、李家桥下游港道提升整治建设(水秀世界)项目

乌源港因河道狭窄,无雨洪管理措施,雨洪期间雨水漫流,危胁村民生命财产安全。为解决洪涝风险,对李家桥下游港道提升整治,整治港道长度约800m,总建设面积约为7.5万㎡。通过采取生态铺装、生态驳岸卵石挡墙等海绵措施,拓宽河道断面、降低雨水地表径流、增加雨水自然下渗,以解决片区雨水漫流、内涝等问题。生态驳岸边缘以生态湿地为主,实现了道路及绿地雨水径流的自然收集、自然渗透和自然净化。对南昌市雨洪管理建设具有示范意义。

图片

图片

图片

八、溪湖春晓

溪湖春晓为改造类项目,小区汇水面积约3.1ha。改造前小区内雨水未收集利用,径流污染未解决;人行步道严重破损,存在积水;植被品种单一长势较差,景观效果不佳。海绵改造建设生态停车场、雨水花园、透水铺装、植草沟。解决小区内积水问题,削减雨水径流污染,提升小区绿化的景观效果。

图片

图片

九、青云谱区水环境治理——魏玛峰尚

魏玛峰尚为雨污分流改造小区,改造前小区内雨水未收集利用,雨水径流污染未解决、存在局部积水。改造充分结合海绵城市的理念,通过设置下沉式绿地、透水铺装、路缘石开口、溢流式雨水口、渗排管、植被缓坡带、植草沟等海绵设施,实现雨水渗透、蓄滞、净化、排放的目标,通过海绵化改造,提升整体景观环境,解决积水问题。为雨污分流改造小区同步海绵改造提供了示范。

图片

图片

十、乐化组团安置小区(空港花园)工程

乐化组团安置小区为新建小区,从源头构建低影响开发系统,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建筑雨落管断接、植草沟、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池、透水园路、透水停车场等。将小区内建筑屋面雨水就近引入宅间的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池等海绵设施,进行收集和净化;增大下垫面的透水面积,减少地面径流。实现小区径流总量控制目标,打造生态宜居的海绵型小区。对南昌市新建类海绵小区建设起到示范参考作用。

图片

图片

十一、红谷新城内涝点整治工程

红谷新城小区改造前雨污混接问题、积水问题严重。主要改造措施:改建雨水管道;新增水泵、前池,降低运行水位。改造后管道重现期3年一遇,内涝标准达到30年一遇。在进行雨污分流同时,融入海绵化理念,在小区与现状电排站管理区因地制宜对道路与屋面等雨水进行渗、滞、蓄改造,设置植草沟、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等海绵设施。优化雨水径流路径,解决积水问题,削减面源污染,在内涝治理与海绵城市结合方面起到良好示范效果。

图片

图片

图片

十二、乌沙河泵闸枢纽工程

项目结合市政交通建设及景观建设,对河道进行清淤疏浚、扩宽断面、裁弯取直,以提高河道行洪能力;结合城市绿化进行堤防加高加固,满足区域防洪要求;新建电排站、水闸、拦河坝等设施,排出区域内涝并有效控制乌沙河水位,使乌沙河片区内涝防治标准达到50年一遇,在保障南昌市水安全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充分落实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建设用房范围内因地制宜的设置了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和透水铺装等海绵设施。

图片

图片

十三、乌井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蓄水能力提升)

乌井水库位于湾里城区北面高山上,距湾里城区3km,乌井水属洞源港乌沙河支流。水库控制流域面积9.5k㎡,是一座小型水库。项目通过封堵原坝下输水涵管,在大坝左岸新建输水隧洞、拆除更换溢洪道弧形闸门门体及启闭机、修补大坝排水棱体、完善坡面排水沟设置,提升水库蓄水能力,降低乌沙河排涝洪峰流量,增加乌沙河生态补水。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十四、绿地玫瑰城

为加强南昌市海绵城市建设示范推广、海绵城市建设知识普及宣传,将本地条件较好的绿地玫瑰城小区进行海绵化提升改造。小区因地制宜设置了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植草沟、卵石沟、透水铺装,并在海绵设施旁设置了相应的科普展示牌,有利于形成全民知晓、全民参与的海绵城市建设氛围。本次提升改造在宣传科普的同时,优化小区内的雨水径流组织,削减面源污染,提升小区整体景观效果,消除小区积水点,同时向居民普及海绵知识,建设全民参与的海绵城市。 

图片

图片

图片

十五、东涂坊二街

东涂坊二街改造前人行道路面破损严重,未利用绿地收集净化雨水。改造建设透水铺装人行道、生态树池,因地制宜结合周边块状绿地设置雨水花园,削减径流污染。

图片

图片

十六、艾溪湖北路

南昌地铁4号线于艾溪湖北路鱼尾洲地铁站始发,地铁站周边大片绿地未利用。项目以艾溪湖北路提升改造为契机,联动周边地铁站绿地进行海绵城市建设。通过过水通道将道路雨水引入绿地,于绿地中建设旱溪、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等海绵设施联合减排。以点带线,引领南昌市地铁站上方绿地海绵建设推进。

图片

图片

十七、吴公庙电排站设备改造工程

公庙电排站位于南昌市吴公庙排水分区,排涝面积29.1平方公里。为解决泵站运行年限过长、功能较差且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对吴公庙电排站进行设备改造。更换主水泵机组、泵组出水系统、辅助设备。并结合海绵城市理念对电排站内部地块进行海绵改造。本次改造有效降低了吴公庙电排站的运行水位,扩大了吴公庙排水区整体的排涝调蓄空间,整体提升了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保障区域水安全。

图片

十八、湾里污水管网GIS系统建设工程

本项目旨在对城区雨污管网进行动态监测和数据跟踪、分析,通过对22个重要点位的水量水质在线检测,为GIS系统提供污水在线数据,完善雨污管网动态GIS系统建设(包括数据库及软件平台)。GIS系统主要是通过数据采集方式建立排水管网3D模块图,将排水管网的长度、管径、走向和污水处理厂历史数据等信息建立成一张图表,最后在电脑端显示水质监测、污水处理量、河道监控、排水户统计等信息,为智慧水务平台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图片

图片

图片

十九、2022年朝阳新城“一纵二横”道路建筑立面综合整治工程

朝阳新城“一纵二横”道路建筑立面综合整治工程是改造类项目,改造中融入海绵理念,设置非机动车道、人行道透水铺装,根据道路竖向在低点设置过水通道,将路面雨水引入道路周边水系与道路间的植被缓坡进行污染削减,最后排入水系。将道路、绿地、水系结合,构建完整的海绵排水体系。

图片

图片

二十、2022年青云谱区徐坊、岱山街道老旧小区提升改造项目

2022年青云谱区徐坊、岱山街道老旧小区存在雨天积水、污水外溢、路面破损、设施老旧、雨污管网破损和停车空间不足等问题。针对现状问题,项目在雨污分流工程和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中融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小区因地制宜进行海绵化改造,根据实际条件应做尽做,同时增加停车位、居民活动空间等,解决小区雨天内涝,提升小区居住环境。

图片

图片

二十一、洪都航空文化园建设项目(设计、采购、施工)EPC总承包工程

洪都航空文化园位于青云谱区,总占地面积21.6公顷,前身为洪都机场。机场废弃后由于下垫面硬化率高,暴雨天易积水内涝。项目因地制宜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原洪都机场跑道及周边绿地区域的开发建设中。公园内建设了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植草沟、透水铺装等设施。雨水收集后经分流井过滤,进入蓄水模块用于园区内的绿地灌溉、道路冲洗和景观水补给。既完善洪都新城基础设施,改善市民居住环境,提升城市品质活力,又为南昌营造了一个大气震撼、科技智能、健康活力、绿色生态的特色主题海绵公园。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二十二、智慧水利

智慧水利系统是市水利局按照水利“十四五”时期“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的总体要求,自2020年开展建设的信息平台。项目总投资约3560万元,初步建成一套信息标准、一张感知网络、一张地图展示、一个大数据中心、一个水利云平台、一批智慧水利应用的“5+N”智慧水利综合服务体系,覆盖了防洪减灾、城市节水、水利工程建管、河长制、水行政执法等核心业务。推进南昌市智慧城市建设,为后续南昌市水利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分享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
扫码浏览
Baidu
map